您现在的位置: 专题首页> 学院总报告> 详细内容

示范建设成效(4):坚持能力为重,深化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作者:创示办 来源:宣传统战部 发布时间:2016年11月21日 浏览次数:次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学院坚持内涵发展道路,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重点,以课程建设与课程改革为核心,以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为突破口,坚持能力为本,善用擅技,不断推进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最大程度地实现学生从学校到职场的“无缝对接”,更好地为区域行业企业培养“拿来即能用,用后即说好”的技术技能人才,不断探索人才培养新途径新方法。
一、突出应用主旨,推进课程改革,优化教学内容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专业建设的核心,学院牢牢把握这个核心,强力推进课程改革,通过不断探索,总结提炼出“课程建设岗位化、教学内容模块化、能力训练项目(情境)化、教学实施行动化”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四化”模式。
重构课程教学内容。各专业以行业标准和职业规范为依据,以职业岗位对素质、知识和能力的需求为重要参考,对接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组织开展课程教学内容的重构,教学内容模块化组织,教学载体项目化、情境化、案例化,教学实施以行动为导向,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理实一体、知行合一。小学教育专业开展了基于“小学教师资格证”国考的课程改革,对《教育学》、《心理学》、《小学语文教法》、《小学数学教法》等课程内容进行了重构;财务管理专业开展了基于“会计从业资格和助理会计师”证书考试的课程改革,对《会计基础》、《会计电算化》、《财经法规》、《财务管理》等教学内容进行重构,实施“课证融通”模式改革;现代农业技术专业开展了基于作物生产规律和生产过程的课程教学改革,对《作物生产技术》、《果树生产技术》、《蔬菜生产技术》等课程以生产过程为起点,以活动为载体,重构教学内容,实施产教融合教学改革;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引企入校,对《机械制造技术》、《数控编程与操作》、《机电设备维修与维护》等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重构,开展了基于项目化教学模式的课程改革,课程特色鲜明,教学效果明显提升。
推进课程设计。示范建设期间学院组织开展了课程设计活动,规定人人做好一堂课的单元设计,要求每位教师要从设计理念、课堂教学目标、内容安排、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组织实施等方面对课程进行全方位的优化设计,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指导思想,教学做合一,注重设计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全院所有任课教师都对选择某一单元开展了设计,学院在开学初的教师大会上以现场抽签方式进行了检查,被抽中教师进行了现场说课,其成绩不仅代表本人,也代表所在教研室和教学单位。以教研室为单位,开展课程整体设计,教研室选择本专业的核心课程,组织开展职业岗位调研,学习职业标准和职业规范,重新进行课程定位,确定课程教学目标,重构教学内容,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模块化组织教学内容,制定具体实施进程和课程考核标准与方法,提出教学保障条件。课程整体设计使教师们逐步走出了传统的学科模式,基于项目、工作过程、模块式课程设计理念得到应用,示范建设期间全院共开展了215门课程的整体设计工作。
实施“一师两课”。2016年学院启动“一师两课”行动方案,提出“全面改革,重在应用;全程贯通,重在行动;全员参与,重在进步;全力实施,重在‘补课’;全程录像,重在公平”的指导思想,规定不论编内编外,不论专职兼职,不论年龄大小,人人参与,人人过关,上好一堂教学改革公开课,做好一门课程整体设计。课程设计要符合职业教育改革要求和方向,突出应用主旨,贴近职业岗位需求,符合实际,注重可操作性。学院建立评委专家库,通过遴选的方式,在优秀教师中选拔老中青教师代表,与教务处督导一起组成评委,坚持“一批专家评到底,一把尺子量到底”,每位评委都先行先试,上一堂教改课,并在评委组内开展互评互议,准确把握教改课的评判标准,“一师两课”的考核结果纳入“三单”,奖惩征兑现。
 开展“课程建设”。示范建设期间学院全面推进课程教学标准建设,要求各专业的全部课程纳入建设范围,逐步推进,目前已制定328门课程教学标准,做到教学有标准,考核有依据;积极推进课程教材建设,鼓励校企联合开发教材,支持项目化教材建设,建设教材25部;积极推进网络课程建设,探索线上线下混和式教学,建成8门精品资源共享课,其中3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正在推进8门在线开放课程建设。
二、突出善用擅技,强化实践教学,提升技术技能
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各个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中以核心职业能力培养为出发点,遵循认知规律,对接工作过程和岗位需求,对本专业的实践教学进行了系统设计,序化了能力训练项目。
  小学教育专业制定了教师基本技能、教法技能和教学实施技能的实践教学体系,序化校内实训,将课内课外结合、学训交替、赛练结合,院校合作,建立“对口班”,开展“跟师学艺”实践活动,将识岗、跟岗、顶岗三个阶段校外实践教学落到实处,实现学岗对接。
  现代农业技术专业以农业生产季节和作物生长规律为出发点,构建了实验、实训、生产的实践教学体系,将教学安排与生产季节对接,教学内容与生产任务对接,实现教学生产化,产教深度融合。
  财务管理专业构建了仿实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校内利用仿真教学软件,实现仿真教学,解决“会”的问题,校外利用合作企业开展实岗实训,解决“用”的问题。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构建了基本技能训练与项目训练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
扎实推进实践教学。学院把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作为教学工作的重点,理论教学围绕实践教学转,实践教学根据岗位需求干。加大投入,强力推进实验实训条件建设,足额保证实践教学经费,做到实践教学项目真材、真料,尽力为学生提供真项目、真情境。同时在课外开放实验实训室,安排指导教师,强化学生技能训练,不断提高学生技术技能掌握的熟练度。
 多方协作,产教融合。充分利用合作育人平台的桥梁、纽带作用,整合企业、小学、幼儿园、农村专业合作社等各方资源,推进产教融合,开展生产性、工作性实践教学,做到教学载体真实化。
  小学教育专业与合作小学建立了对口班,开展跟师学艺等实践教学活动。第二学期安排一周识岗实习,学生到小学跟班展开为期一周的观察活动,主要包括升旗仪式、早操、晨读、课堂教学、大课间活动、午餐、午休等活动,了解小学教育教学日常规范,学生不间断分批到对口班参与教育教学活动,深入班级,协助小学老师做好班级日常管理工作。第三、四学期安排两周跟岗实习,学生到小学跟班观摩和参与教育教学活动,跟班听课、参与作业批改、参与课堂授课、集中观摩一线名师示范课和讲座及开展现场互动交流,开展了“跟师学艺”活动,选送优秀学生与小学优秀教师一对一结为师徒,推行校内专业教师校外小学教师共同指导的“双导师制”,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受到熏陶感染,学习经验,登台上课,有效地达成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践的互补,实现学岗对接。
  现代农业技术专业与岷江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眉山市秀芳葡萄合作社、四川培培生态农业有限责任公司等开展校企合作,建立“田边教室”,把《果树生产技术》、《作物生产技术》、《花卉生产技术》、《蔬菜生产技术》、《植物保护》等课程教学与生产任务紧密结合,实施“田边”教学,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让学生在具体的生产实践中发现问题,以问题为导向深化理论知识,注重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
  财务管理专业与合作企业联合共建基地,定期安排学生到基地开展“实岗实训”,接受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指导,把校内仿真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际工作,提升了技术技能应用的灵活性和综合性。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与眉山志和机电设备有限责任公司、富生电器有限公司联合,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实施“车间”教学,把企业真实工作任务用于教学,将理论知识与实际任务相结合。
  认真贯彻《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提前计划,统筹安排,多方协作,将学生实习的识岗、跟岗、顶岗落地落实。
三、突出学生主体,改革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聚焦课堂,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突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在推进改革过程中鼓励教师结合专业性质、课程特点创新思维,积极探索教学模式和方法。
教学模式改革。学院积极推进教学模式改革,鼓励探索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基于项目和任务的驱动式教学模式、基于“问题导向”的翻转教学模式、基于做中学的GBS教学模式。小学教育专业和财务管理专业进行了“做中学”的教学模式改革;现代农业技术专业开展“基于问题导向(PBL)和基于生产过程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改革;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积极推进项目教学模式。“田边教学”、“车间教学”、“工地教学”、“项目教学”、“任务教学”等产教融合教学模式不断涌现,使实际生产项目或工作过程、工作任务有机融合,实践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教学方法改革。以“汇报课、公开课和示范课”为载体,深入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小学教育专业开展了案例教学、情境教学、翻转课堂等教学改革;现代农业技术专业开展了基于“问题导向”的小组讨论式教学、基于工作过程任务驱动教学、现场教学等教学改革;财务管理专业开展了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情景设计等教学改革;机电一体化专业开展了现场教学、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等教学改革;各专业都结合专业特性和课程实际,开展了多种教学方法改革,教学的整体水平和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升。
推进信息化教学。以国家信息化教学大赛为载体,深入推进信息化教学改革。学院建设了资源平台和数字化教室,111间教室全部得到改造,电子白板、高清投影、实物展台、网络系统全部装备,同时采购了大量的仿真教学软件,为信息化教学改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鼓励教师制作“微课”和动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把抽象、难于理解的知识和技能形象化、生动化,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让课堂“活”起来,效果良好;组织开展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化课堂教学、信息化实践教学培训,坚持组织信息化教学大赛,以赛促改,鼓励教师实践创新。
 四、突出全面发展,实施活动育人,提升综合素质
  学院以立德树人为目标,以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职业技能四大职业素养培养为主要内容,将专业学习与专业素养,德育与智育、美育、体育,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专业实践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统筹推进活动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努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
规范学生行为,转变学风。聚焦学生,狠抓学风建设。发挥团日活动和主题班会育人功能,突出学风建设永恒主题,通过讨论、辩论、演讲、解读、朗诵、表演等形式把行为规范、纪律规范与职业规范、职业态度结合起来,统一思想,形成共识,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积极推进“三创建”活动,以班级特色、寝室文化、教室文明三项建设为载体,深化文明思想和行为;完善“三联三查”“三严三到位”制度,学生自觉遵守作息规律、按时出勤形成常态,杜绝了迟到、早退、旷课现象,课堂纪律良好,诚信、自强、好学上进、敢于面对现实、勇于突破自我、尊师重教、接受安排、服从管理的良好学风形成。
 搭建活动载体,活动育人。学院积极搭建活动载体,实现活动育人。学院坚持组织田径运动会、篮球赛、乒乓球赛、足球赛及健身操比赛,培养学生强身健体、拼博进取、挑战自我、乐观向上人生理念,学生参加2016亚洲体操节和第五届全国全民健身操舞总决赛获院校组规定动作特等奖,青年组一等奖;开展汉字听写大赛、主题演讲比赛、征文比赛、中华经典诵读比赛、“东坡文化”交流座谈会、东坡诗词朗诵及“东坡文化”主题晚会等活动,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实现文化熏陶。结合传统佳节,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校园十佳歌手”、“校园舞蹈风采”、迎新元旦晚会等活动,引领学生艺术素养提升。坚持开展“志愿者活动”、“三下乡活动”、“社区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在服务和实践中培育学生吃得苦、受得累、奉献实干等精神品质。
鼓励创新创业,实践育人。学院成立创新创业俱乐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坚持开展一年一度科技活动节,展示科技创新和科技创业成果,引导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目前有学生创新创业项目63个,落地孵化项目6个,其中2015年参加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项目“螳螂驾道交通违章举报平台”获得四川赛区银奖,2016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项目“无人机直销、维修、行业应用”获得全国二等奖,项目“Elegant红酒业有限公司”获三等奖,参加第二届“中国创翼”青年创新创业大赛项目“大堡小鹌鹑‘公益扶贫’富硒蛋”获全国二等奖。
健全管理队伍,服务育人。建立了一支强有力的辅导员队伍和专业导师,负责学生生活和学习管理,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生活的动态,及时疏导学生心理困惑,引导学生的成长;坚持院、处系、辅导员三级值班制度,建立首问责任制,全天候管理和服务学生,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解决问题,不得推诿拖延;建立了干部教师联系制度,定班定人,定期联系,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开展专题讲座和专题活动,努力做到管理无缝隙,服务无边界,收到良好效果。

表1: 2015-2016年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奖情况一览表

五、突出职业精神,强化立德树人,提高培养质量
以德为先,塑造职业精神。学院坚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职业道德培养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行为规范、人文素质、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教育,课外通过活动育人,课内将诚实守信、吃苦耐劳、合作意识等教育工作融于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活动,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结合专业特点和行业性质,注重学生职业道德的塑造,小学教育专业注重师德师魂教育,把加强学生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奉献精神教育等作为德育工作重点,通过专题教育、活动课程,塑造师德师魂,培养知识广博、能力全面、师德高尚、“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合格乡村小学教师;现代农业技术专业注重学生吃得苦、受得累、下得了“地”、进得了“圈”的职业精神教育;财务管理专业把学生诚实守信、不做假帐放在职业道德培养的核心位置,注重廉洁自律和诚信教育;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注重学生“工匠”精神塑造,强调专注执著、严谨规范和精益求精,牢固树立安全和质量意识。
赛练结合,打造职业技能。学院始终突出职业教育观,坚持能力为重,从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组织实施到教学考核评价全程管理和控制,积极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把实践教学做细做实,提升学生职业技能水平;强化校内技能训练,课内学起来,课外练起来;坚持开展一年一度的职业技能大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赛学结合;积极参市、省、全国的各种职业技术技能和其他各种赛项活动。
  示范建设期间组织学生代表队积极参加全国、全省、全市职业技能大赛,荣获全国高职院校“茶艺技能”大赛一等奖,获得全国茶产业川渝片区“传统功夫茶艺技能”一等奖,荣获全国“电子商务”一等奖;获得“健身操舞”全国院校组特等奖,青年组一等奖。2013-2014年获得4个奖项,2014-2015年获得9个奖项,2016年获得26个奖项,较之示范建设前取得量和质的突破。

培养质量高,学生满意。示范建设期间学院坚持依托职教集团,加强联系和沟通,组织一年一次的毕业生双选会,搭建毕业生就业桥梁,促进学生就业。各届毕业生的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学生对就业工作的满意度高,学生就业与专业的相关度高,学生对就业现状满意,工作能力满足度高。据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对学院2015届毕业生的调查显示,本校2015届毕业生对母校的教学满意度为90%,比全国高职院校高3个百分点。毕业生对教学质量的主观感受较好,89%的人认为本校的核心课程对现在的工作或学习重要。本校2015届毕业生的总体知识满足度为84%,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个百分点,总体能力满足度为86%,比全国高职院校高4个百分点,就业与专业相关度为7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学生对就业现状的满意度为66%,比全国平均水平高5个百分点。

示范建设期间,学院不断深化改革,严格BOB体育平台软件 ,推进专业建设,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积极融入行业企业,推进社会服务,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学院招生情况出现“双升一优化”的态势,专业录取分数不断攀升,学生到校报到率不断攀升,专业分布更加平衡,学生结构得到优化。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