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专题首页> 学院总报告> 详细内容

示范建设成效(3):坚持需求导向,优化专业结构,专业建设水平整体提高

作者:创示办 来源:宣传统战部 发布时间:2016年11月18日 浏览次数:次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一、对接区域产业发展,优化专业结构
对接产业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坚持每年召开专业评价研究会,从眉山产业发展需求、办学条件、招生就业状况、社会评价、未来趋势等方面进行综合研判,紧紧围绕眉山区域产业发展和学院实际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对不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专业进行撤消,对产业发展需求量小,学院专业能力弱的专业暂停招生,产业发展需求量大的专业加大投入,改善条件,重点发展,突出特色,对产业发展需求量大,学院又有一定基础的专业及时增设。示范建设期间撤消“物业管理、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旅游英语、植物保护、烹饪工艺与营养”五个专业,暂停“数控技术、动漫设计与制作、宠物养护与疾病防治、园林工程技术”四个专业,恢复了“电子商务”专业的招生,新开设“会计、园林技术、食品加工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文化创意与策划专业、健身指导与管理”六个专业。
专业布局与产业发展对接紧密。坚持服务地方,紧贴市场、紧贴产业、紧贴职业的原则,加强专业布局和设置的研究。紧紧围绕眉山“工业强市、文化立市、环境兴市”,“打造千载诗书城,全面实施眉山制造2025、打造东坡味道千亿产业、大力发展互联网+现代服务业”的战略部署,结合自身优势和实际,科学定位,确定了做“强”文化教育类专业,做“特”农业类专业,做“优”现代服务类专业,做“实”装备制造类专业的专业建设与发展思路。目前学院24个招生专业与眉山产业发展对接紧密。

二、对接岗位人才需求,创新培养模式
走出去,调研企业需求。示范建设期间学院各个教研室组织教师深入一线,对行业、企业、小学、幼儿园开展调研,深入分析行业发展趋势,准确把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深入分析各专业主要面向企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情况和各个岗位对人才培养规格的具体要求,确定人才培养的素质、知识和能力目标;研究企业(单位)的工作任务,提取典型工作任务,作为构建课程体系和确定教学标准的依据。
  小学教育专业组织教师走访了眉山四县两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本市各区县未来五年小学教师的变动情况、需求数量进行了调查,深入城区各小学和主要乡镇小学,与小学校长、骨干优秀教师开展了深度访谈,对小学教师岗位的规格和要求有了全面深入的了解,对小学课程变化、教学改革趋势有了深刻的把握。
  现代农业技术专业组织教师深入眉山市四县两区行业主管部门、农业生产企业、农资经营公司、农业合作社开展了调研,对本市农业技术推广情况及人员作了全面了解和剖析,对本市重点支持的农业类企业和农业合作社的现实情况做了深入调查和分析,对岗位设置情况和人员需求做了科学判断,对企业和合作社的技术应用状况进行了了解。
  财务管理专业深入眉山四县两区,对中小微企业开展调研,对中小微生产企业和经营型公司的财务管理岗位设置情况和人员需求的标准、规格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分析了中小微企业财务管理岗位设置的特殊性,明确了财务管理人员在中小微企业一岗多责的现实需求。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深入青神县和仁寿县视高工业园区对机械加工类企业进行了调研,对企业的岗位设置情况、人员需求情况和标准进行了解,同时深入东坡区的泡菜工业园区、工业新区的医药制造业、眉山市饲料工业开展了调研,分析研判了眉山市制造类企业对人才的现实需求。
  学院其他各个专业都组织教师深入一线,开展了行业、企业需求调研,对行业需求规模、企业岗位设置、人才规格要求进行了分析研判。
 请进来,研究专业建设。在调研的基础上,各个专业充分依托眉山职教集团,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邀请行业主管人员、企业一线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参与,共同开展专业建设的研究,明确专业定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体系,推动专业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的衔接。
  小学教育专业依托师范类专业建设共同体,邀请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教科所、小学校长和优秀小学教师成立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召开了6次专业建设工作研究会,组织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委员到校,集中研判专业调研情况,梳理教师的素质、知识和能力要求,将本专业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一主多辅”的乡村小学全科教师。
  现代农业技术专业依托农业产教联盟,邀请联盟成员单位的行业专家、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到校参加专业建设研究会议,共同分析研判本市农业产业发展和企业发展对农业技术人才的需求,针对本市农业产业发展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过程,农业企业的组织化程度不高等现实情况,将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农业技术服务与农业技术指导的技术技能人才。
  财务管理专业依托财经专业建设共同体,坚持每年在调研的基础上,邀请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到校开展研究,分析和研判中小微企业、公司对财务管理人员的需求,科学合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针对眉山小微企业数量多,财务管理岗位综合设置,会计核算为主体的现实状况,将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会会计,懂管理”的技术技能人才。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充分发挥机电专业建设共同体的作用,在专业教师调研的基础上,坚持组织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到校开展专业建设研究,针对眉山市机械加工制造业规模不大,数量不多,饲料工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医药工业多的现实情况,将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面向中小制造业,培养机械制造与设备维修维护的技术技能人才。
  学院其他各个专业都组织召开了专业建设研究会议,邀请行业、企业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重新定位。
多方协同,优化培养模式。学院坚持多方联动,双向契合,搭建了合作办学、合作育人的眉山职教集团,在集团成员的支持下,学院确定了“多方协同、三双三段、能力递进”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总体框架,推进“育人双主体,教学双队伍,课程双体系”;培养过程坚持“认知、学会、熟练”三个阶段,能力训练按照“基本能力、专项能力、综合能力”逐步递进训练。
  充分发挥职教集团的桥梁作用,整合行业、企业的资源,专业建设坚持院企、院校、院园深度合作,院、企、校、园多方协同,共同开展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共同开展课程建设,共同实施教育教学,共同开展技能训练,共同开展技术攻关,把企业、小学、幼儿园的生产、工作任务和教学内容有机融合,把企业、小学、幼儿园的生产、工作过程和教学过程融合,实现教学育人、实践育人、企业育人,切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专业教学坚持学院专任教师与企业、小学、幼儿园一线的师傅有机结合,把知行合一落地落实。校内教师主要承担课程理论教学和专项技能训练,理实一体,培养学生的基本职业技术技能和专项职业技术技能,企业师傅到校开展专题讲座,承担技术技能训练,指导学生跟岗学习和顶岗学习,注重学生职业技术技能的综合应用;课程体系设计分为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两条线,理论教学体系坚持素质培养与专业培养相结合,阶段学习与可持续学习相结合,以够用、适用为标准;实践教学体系坚持以核心能力培养为中心,从基本实践,专项实践到综合应用递次安排,纵向贯通,逐步递进;横向融合,强化实践,突出能力培养。培养过程坚持认知、学会、熟练三个阶段,循序渐进。学生入校后第一年着重培养学生对岗位的认知,了解岗位的基本要求,爱上专业,爱上岗位,第二年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专项技术技能,了解在企业(小学、幼儿园)的应用,从熟悉到学会操作,第三年着重培养学生的熟练应用能力和从事生产,开展工作的能力。能力训练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到综合,从基本技能训练到专项技能训练,最后综合能力训练,形成序化体系。
  小学教育(原初等教育)专业构建了“院校协同、双线贯通、多维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农业技术(原农业技术与管理)专业构建了“校社(企)合作,四接四融”人才培养模式;财务管理专业构建了“校企协同,课证融通,德技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构建了“双元主体(Dual subject)、双线并行(Double line parallel)、双师共育(Double teacher education)”的“3D”人才培养模式。在此基础上对学院24个招生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完善,实现了培养方案的优化。

三、对接典型工作任务,构建课程体系
  对接行业企业需求,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职业岗位为起点,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按照专业方向及工作任务的逻辑关系和生产、工艺的演进规律,坚持立德树人,构建人才培养的课程教学体系,以能力培养为主线,院企(校、园)合作,构建素质、理论、实践三大体系,分为公共基础课(素质)、专业课(理实结合)和拓展课三个板块体系,公共基础课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为核心,专业课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拓展课培养学生的转岗能力。理论教学体系以核心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以适用、够用为原则,注重学生可持续学习能力培养;实践教学体系基于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的逻辑关系,构建职业基本能力、职业专业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三大模块。

小学教育专业构建了“重师德,厚基础,分项培养,一主多辅”的双线贯通课程体系,培养知识广博、能力全面、一专多能的乡村小学全科教师;现代农业技术专业构建了基于生长规律和生产过程,理实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培养新型职业农民;财务管理专业构建以会计核算为基础,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体系,培养“会会计,懂管理”的技术技能人才;机电一体化专业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导向、“制造”+“维修”双线并行的课程体系,培养“工匠”技术技能人才。
四、多元主体参与评价,改革评价体系
  为了充分发挥教学评价机制的诊断功能、促进发展功能、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学院在课程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中引入多方参与评价,形成了学院与社会结合的多元评价体系,评价标准从单一评价标准转向综合评价标准,评价方式从总结性评价转向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
  学院要求教师和管理干部必须深入课堂听课,了解教师上课情况,评价上课质量,专职督导员定期深入课堂,检查、督促、指导教师开展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
  坚持学院领导评价、教师相互评价和学生评价结合,教学单位评价与学院评价相结合的教师教学评价机制,重点评判教师教学是否体现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思想,是否注重学生能力培养,是否注重全面评价学生每一阶段的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将过程性评价和综合评价相结合,评价结果作为考核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的重要参考。
  不定期邀请企业用人单位技术人员参与听课,参与学生技能训练,开展职业技能鉴定,评价教师的授课质量。邀请独立第三方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作为对教学单位、教师考核的重要依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