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师两课”教改公开课系列报道之六:十二周教改公开课评议与综述

  2016年11月15日-18日,五个教学单位八位教师分别上了一堂教改公开课。课后,教研室、评委小组对教改课进行了公开评议。

  一、教改公开课公开评议

  2016年11月15日(星期二)第1节课,工程技术系徐彬老师在实训中心PLC实训室上了理实一体课,教学课题为《电气控制及PLC应用技术》课程中的《小车自动往返控制》。徐彬老师基本遵循了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化教学的执教理念,将理论知识点较为准确恰当地融入了任务和项目之中,强调了学生的学习的主体性,注重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重难点较为突出。尤其是在根据“小车运行电气原理图”准确设计梯形图及“PLC控制1/10接线图”的实际操作中注意了学生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建议:1、课堂的组织和课前准备方面还要加强;2、教学的层次要分明,对学生的指导应更深入,目标的达成才会好;3、教学场景和场地的安排有待进一步完善。

徐彬讲师在15级机电2班上教改公开课

  2016年11月15日(星期二)第4节课,商贸旅游系李勇胜副教授在1502教室上了一堂理实一体课,教学课题为《会计基础》课程中的《利润核算》。本次课的教学目标设定准确、能力目标具体、可操作、可检验;李老师以企业利润核算工作任务为载体引导学生认识编制利润核算的会计分录,并用“丁”字账户进行相关账户登记,教师给学生安排的训练量大,学生人人动手,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做中学、做中教“的特点,学生的学习较为主动,教学进程较为流畅,师生间的合作自然、较为默契,这堂课体现出了李老师一贯的课堂教学风格,教师能够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恰当运用信息化手段,教学态度认真严谨、语言规范,教学目标的达成较好。不足之处:学习练习的工作任务安排多了一些,学生训练的成果没有充分的展现出来。

  李勇胜副教授在15级物流班上教改公开课

  2016年11月15日(星期二)第5节课,师范教育系小学教育专业刘莉老师在1502教室上了一堂实训课,教学课题是《教师口语》课程中的《朗诵综合训练》。刘莉老师有以下几点做的比较好:1、进行了认真的教学设计,有设计、有思路,程序较清晰。2、创新了教学组织方式,打通了课堂的课前、课中、课后全环节。将学生进行分组,课前通过课堂派布置小组学习任务,课中小组互助学习、交流、讨论,课后进行了知识的拓展,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对取得较好的效果有较大的帮助。3、比较着重对学生能力的培训,学生的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4、在教学中较好地将教学内容与小学的朗诵教学进行了较好的结合。建议:1、教学目标的确立一定要精准,应深思熟虑,根据学情和教学内容仔细推敲,确立教学目标,使之科学、合理、具有较强的可实践性;2、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教师的示范,给学生直观可直接借鉴模仿的样板;3、应多思考象这样技能训练课能力训练真正的落实,由于朗诵训练是一门十分难的艺术活,又采取的几十人的班级授课,难度就更大了,一定要进行认真的设计,教学过程中做到逐字逐句的讲解示范,由点到面,做到具体落实,达到能力训练的真正提高,最后达成教学目标。

  刘莉老师在15级小教2班上教改公开课

  2016年11月16日(星期三)第5节,师范教育系副教授李永红老师在1502上了教改公开课,教学课题为《写作》课程中的《立意的确立--选择表现主题的角度》。李老师的教学设计目标具体、明确,重难点准确,环节设计逻辑清楚,师生角色任务明确,从教学过程设计中能体现教学目标的逐步实现。课程设计区别于传统的写作教学,从课证相融角度进行了教学改革,结合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写作要求,用考试真题进行说明,学生学习目的明确。课堂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讲练结合,目标达成效果较好。教师课堂组织能力强,节奏把控从容,引导及时,示范讲解到位。建议可以加大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比例;随机渗透文化素养的培养。

  李永红副教授在16级学前7班上教改公开课

  2016年11月17日(星期四)第1节,农业技术系魏文武副教授1502教室上教改公开课。教学课题为《种子检验技术》课程中的《种子调购及检验》。本次课程是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驱动教学,魏老师通过xx公司种子调入过程为案例,解析其存在问题而导入新课,通过任务一,让学生讨论并完成在调种过程中种子调购的工作程序,提出种子调购工作程序中最重要的工作环节 ,由教师展示生产上由于种子质量不合格对生产产生影响的图片资料,得出调购工作各环节的重要性;通过任务二,分组讨论种子质量的主要指标、应急检验方法,通过讨论让学生掌握种子质量标准及应急检测方法。本堂课教师将工作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转化成学习过程中的具体任务,通过讨论让学生实现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 ,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 。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边学边做完成相应的“任务”。但要注意“任务驱动”过程中的任务明确(目的性和方向性)及设计的精细化。

  魏文武副教授在农管15级1班上教改公开课

  2016年11月17日(星期四)第2节课,文化艺术系张秀芳老师在1502教室上教改公开课,教学课题是《教师职业道德》。张秀芳老师从学生的角度提问:学生心目中不喜欢的老师形象,由学生各抒己见,从而引起学生兴趣导入新课。让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张老师在讲解教师职业道德特点时利用张丽莉教师的事迹视频阐释教师职业道德示范性的特点,让学生轻松理解,记忆深刻,并为学生解题阐述提供了素材。最后让学生通过习题练习,巩固所学知识,课证结合方面有所体现。建议:教学中将教师职业道德与学生行为修养联系起来,知行合一的教育更能体现思政课的意义。

  张秀芳副教授在16级小教6班上教改公开课

  2016年11月18日(星期四)第3节课,商贸旅游系杨芳老师在3405教室上了一堂理实一体课。本堂课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通过设置“前台结账”的情景,学生分别扮演服务员、前台经理、顾客对散客退房的程序全过程进行实景呈现,让学生在不同的角色扮演中去体会出退房的流程,完全做到了“做中学、学中做”,让学生增加了对行业的认知度和对职业岗位的认可度,整个课堂营造出了一定的职业氛围。如果能将标准化程序的视频与学生的操作步骤对照进行比较教学,训练的手段再丰富些,点评时进行两种视频(标准的工视频和学生展示视频)的比较分析,针对性会更强,效果会更好。

  杨芳讲师在15级酒店1班上教改公开课

  2016年11月18日第5节,农业技术系黄文清副教授在3507教室上了一堂理论课。黄老师对知识与能力目标的设定具体、准确,教学的思路较为清晰,教学设计文本体现出“做、思、学” 的教改意图,教师的专业理论功底扎实,对教学内容非常熟悉,讲授清楚,讲解能力较强,选择的图片恰当,对图片的使用合理。但较多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猪蛔虫虫体及虫卵的环节出现故障,多数学生未能达到预想的观察效果导致后面的学生讨论、总结环节无法顺利实施,教改的意图没有体现出来,教学目标的达成有限。建议:鉴于课程记忆内容较多的特点、学生对显微镜的使用尚不熟练,可将一些知识性学习任务、显微镜观察的任务前置于课前,既为课堂的教学奠定必备的基础,又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堂的空间才会拓展开来。

  黄文清副教授在15级畜牧2班上教改公开课

  二、第十二周教改公开课综述

  本周五个教学单位先后揭开了教改公开课的序幕,三种课程类型均有涉及,课堂形式较为多样,教改的行动均有不同程度的呈现,虽也是寒冬季节,但我们在课堂上感受到了春的气息。

  (一)各教学单位高度重视,组织有力。各系主任均深入课堂指导工作;各教研室行动积极,有的组织集体研究,把好第一关,如学前教育、旅游酒店教研室以教改公开课为载体,开展教学研究,这是很好的风气,是应该广为学习、大力弘扬的教研室工作传统。大学之大,在于学问,既学又问,更要究个明明白白,教而不研则浅,课改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相互的学习与交流,深入的研讨,只有这样,我们的教改工作才会逐步地推向深入,我们的课改才会源源不断地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二)教师精心准备,努力展示教改元素。老师们的教学设计文本有较大的改观,教学目标的设定较为具体,知识与能力目标更为清晰了,部分课堂引入项目任务、工作过程作为教学载体,教学过程的层次也较为分明,教学实施中老师们都在努力地引导学生,努力地探索“教学做合一”的方法与途径,努力去达成教学效果。课堂上单纯的讲授、单向的灌输减少了,师生间的互动有些增加,学生的参与面在增加,参加的活动时间在增多,这些都是教改公开课中积极的动态。

  (三)能力目标的达成度不高,职业氛围还不浓,课堂的素质目标不具体,与课程的素质目标混在一起。多数课堂都在尽力尝试让学生去做,去思考,去交流,但效果还较有限,我们认为:主要是对学生的引导不够,缺少针对性的指导,做法、学法与教法脱节,没有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做合一”。在创设问题情景,激发求知欲环节还应加强,尤其是鲜活的、真实的职场案例或典型的工作任务更为有效;在学生“做中学”的教学环节中,要加强引导,尤其是学法的指导;个别教师的示范与点评环节极为薄弱,教师的实践能力与职业水准需要提高。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