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师两课”教改公开课系列报道之四十三:第十二周教改公开课评议与综述

    2018年5月14日-5月18日,四个教学单位、部门的8位教师分别上了一堂教改公开课。课后,教研室、评委小组对教改公开课进行了公开评议。
  一、教改公开课公开评议
5月14日(星期一)第2节,傅心奕老师在1502上了教改公开课,课题为《植物园林造景》课程中的“城市道路的植物造景与设计”。教师从播放湛江市城市道路景观视频导入新课,先后从道路绿化的概念、功能、道路的形式和道路绿化的内容等层层推进,不断深入。课堂教学内容完整,环节清楚,讲解充分,图片和视频资料准备较丰富;学生参与了课堂讨论,最后进行随堂练习—设计“一个宽2m,长10m的分车绿化带”。建议:在教学设计和组织上要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理念,在学生已有知识储备的基础上,可安排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参与随堂练习,通过“做中学”,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理解和应用行业标准,最终实现学生能力的提升;视频和图片资料要更多地结合四川或者眉山当地城市道路绿化情况,提高案例教学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同时教师对视频和图片资料要进行取舍,真正体现其价值和作用;要对学生随堂练习进行检测,这不仅是对学生作业完成情况的检测,更重要的是教学目标达成度的检测。

(傅心奕老师在16级园林技术班上教改公开课)

  5月15日(星期二)第1节,文化艺术系郭淑红老师在1502上了一堂具有示范性的思政教改公开课,课题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的“培养法制思维”。本次课的突出表现有:1.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定位恰当。把情感目标“培养大学生法治思维意识”作为教学的重点,突出思政课的特点。运用多种教学资源,密切联系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使学生面临问题的思维方式有了一定改善,法制思维意识确实在增强。教学目标是落实的。2.教学资源丰富,目的性强。教学中教师运用了名人名言、视频、案例等多种资源,设计了步步推进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抓住关键“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法律思维的基本内容”点评引导学生。为了配合教师提问需要,教师对视频的播放进行了处理。教学资源丰富,却实在,不花哨。3.教师的引导作用明显。教师课堂上提出的问题指向了教学目标,提问有层次,适时地把提问、对话、追问结合起来。教师在回应学生的回答时,有意识地提炼学生面临问题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看清自己的思维,学生思维方式的改善、法制思维意识的增强也就自然而然地生成了。教师的点拨精彩。建议:本课内容丰富,“权力制约”部分可移到下一次课,学生讨论时间会充足些;在理解法制思维的概念时,如果能围绕具体材料来思考,学生回答会有更多内容。

(郭淑红老师在17级建筑工程技术专业2班教改公开课)

  5月15日(星期二)第3节,师范教育系庞琳华老师在手工实训室四上了教改公开课,课题为《幼儿美术创作》课程的“纸浮雕技法”。本次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环节清楚。从纸工与纸浮雕的对比观察中,引出本课主题,认识纸浮雕的特点,明确学习的意义。围绕教学重点“纸浮雕的基本制作方法”安排了任务一。学生独立完成任务,教师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作品,由学生自己介绍所用的技法,教师再点评,针对学生技法中的不足有示范、有补充、有提升。之后教师提供的纸浮雕作品图片,加深了学生对纸浮雕技法的认识,拓宽了眼界。围绕教学难点安排了任务二,综合运用技法完成以“送给妈妈的花”为主题的花卉纸浮雕创作。教师从技法、色彩、构图等方面对小组作品进行了评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较好,教师的点评、指导的作用较明显。建议:在评价学生作品时,不只是要评价好的方面,更要指出做得不好的地方,这样更有指导意义;任务二设置了一个幼儿教师为组织幼儿活动需要课前制作纸浮雕教具的任务,教师在引导学生思考制作步骤的过程中,如果能渗透幼儿教师教学工作的思维方式,会有助于养成学生的教师角色意识。

(庞琳华老师在16级学期教育专业2班上教改公开课)

  5月16日(星期三)第3节课,工程技术系陶非老师在汽车实训室上了教改公开课,课题为《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中的“汽车蓄电池检测”。本次课教学设计思路清晰,教学环节紧扣,过程循序渐进。教师首先结合汽车蓄电池常见故障问题创设情境,引出任务,导入新课,随后讲解了蓄电池电压测定的方法和步骤,强调了检测时的注意事项,最后分组对8台不同型号、不同车况的汽车蓄电池进行电压测定操作,并引导学生对测量结果进行讨论、分析与总结、判定汽车故障。教师教学基本功较好,讲解、指导到位,教学实施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体现了教改理念,教学效果较好。建议:教学目标的表述上可提升到通过检测蓄电池电压判断蓄电池故障;分组操练时可采取小组间任务交替的方式进行,扩大知识应用的覆盖面,并进一步加强技术标准、操作规范,注重职业素养在实践教学中的渗透。

(陶非老师在17级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1班教改公开课)

  5月17日(星期四)第3节课,文化艺术系李玲老师在1502上了教改公开课,课题为《大学英语听力》课程中的“Job Interview”。本次课教学设计思路清晰,教学环节紧凑。教师以有关求职面谈的视频导入新课后,紧紧围绕求职面试主线,引导学生通过视频观看答问-听音答问-归纳词汇句型-角色扮演问答等教学活动,提升听力中信息捕捉技巧。教师选择的教学视频典型,运用得当,其将一段求职面试的英文视频,剪辑分解面试流程和内容,适时抛出问题,引导学生从大意和细节上把握听力内容。此外,教师采用角色扮演问答方式,既将听说有机结合,又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在改革传统听力教学课堂模式上作了有益的探索,值得借鉴。作为听力课,本次课教学活动新颖,课堂组织有序,师生互动良好,教学效果较好。建议:听的过程中可针对关键词捕捉设问,引导学生关注听力技巧,尤其是在第二遍听细节时,提问的设计可更细化;在有效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方式作进一步的探索。

(李玲老师在17级英语班上教改公开课)

  5月17日(星期四)第6节,师范教育系王其红老师在1502上了教改公开课,课题为《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中的“学前儿童自我意识教育活动方案评价”。教师教学思路清楚,以“做中学”为指导,学生课前对活动方案进行了初评,课上教师反馈学生初评中的典型问题,指导学生再评方案,从而明确评价的维度和相应的具体指标。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蓝墨云班课发布任务“小组互评活动方案”、查阅学生评价语、并作点评。最后,教师布置了一个“以评促改”的课外探究任务。教学活动安排符合学生认知规律,逐步递进,信息手段运用恰当。建议:学生课堂上对方案的评价,不太深入,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教师角度来看,可否从这些方面入手:教学目标可以设定得更具体些;活动方案的评价维度和具体指标的形成,使其生成性更好些;具体的评价语,教师可以作一定的示范。

(王其红老师在16级学前教育专业7班上教改公开课)

  5月18日(星期五)第2节课,文化艺术系李晓寒老师在1502上了教改公开课,教学课题为《基础写作》课程中的“小说人物塑造:肖像描写”。本次课教学设计思路清晰,目标设定准确,重难点提炼到位,教学环节紧凑,教学内容层层递进。教师从回顾小说的三要素自然导入新课,从肖像描写的内容到肖像描写与人物性格的内在联系讲解,从任务训练到作品评价,讲练结合。教师文学功底深厚,站在提升学生文学修养的高度授课,讲解以典型案例为载体,紧紧围绕知识目标,旁征博引,娓娓道来,信息量丰富;任务设计针对能力目标,设计巧妙,教师引导学生围绕主题,选择一同班同学进行肖像描写,学生在实践写-大家猜-同学点评-教师补评一系列活动中将课堂推向高潮,学生作品展示生动、有趣,评价具体、深刻,教师评价强调肖像描写须与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有机结合,让课题得到升华。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饶有兴致地参与其中,参与度高,参与面广,目标达成度高。建议:在案例分析部分也可多放手让学生参与。

(李晓寒老师在17级汉语专业2班上教改公开课)

  5月18日(星期五)第3节,文化艺术系庞博老师在1502上了教改公开课,课题为《大学语文》课程中的“条据”。从教学设计的文本来看,目标明确,重难点确定恰当,教学思路清楚。教师从旅游专业和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了一个细节丰富、覆盖全课内容的情境,从情境中产生两个任务。在任务一里,教师组织学生分析情境,进而理解条据的概念和种类。在任务二里,学生通过边做边学,边写边改,掌握领条、借条、欠条的写作格式和注意事项,进行规范撰写。学生积极参与,教师指导较好。教师抓住了学生容易错写数学对应的大写汉字,进行了强化练习。同时结合生活经验,联系相关的法律常识,强化了学生的法律意识。领条、借条、欠条的教学活动的组织里,在全班学生写、师生评、理论概括的主线下,稳定中有变化,有时是学生在黑板上板书,有时是小组推选展示;有规范性的文本展示,也有出错情况的纠正;有师生点评,也有微视频的视听影响。课堂活泼不单调。建议:“条据”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工作有密切联系,可否从工作习惯、为人处事、法律意识等方面再提炼出一定的素质目标。

(庞博老师在17级旅游管理班上教改公开课)

  二、第十二周教改公开课综述本周八位教师,教学工作认真,重视研究学生,把握课程特点,以先进职教理念为指导,积极探索,获得了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1. 课堂教学活动体现出鲜明的目标意识。教师们深入了解学生,预设的目标具体,重难点定位准确。教学环节的安排步步推进,逻辑性强。李晓寒、郭淑红、陶非、庞琳华、李玲、庞博等老师,设计的教学活动与教学目标有较好的吻合性,为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奠定了基础。
  2. 精心设计和运用载体。陶非老师以“一位老师的汽车发动机打不燃火的故障现象”为载体,庞博老师以导游张霖面临的领物、请假、借款的工作及生活情境为载体,李玲老师以学生将来面临的英语面试情境为载体,王其红、庞琳华老师以幼儿园教师工作任务为载体。载体选择密切联系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和学生实际,能覆盖教学的主要任务。呈现的载体,细节较丰富,有较强真实性。围绕情境、案例等载体,教师精心设计了问题、操作,引导学生动手动脑。
  3. 郭淑红老师的思政课,能娴熟地掌控教学资源,语言亲切,善于点拨,感染性强,理通情达。李玲老师的英语听力教学,大胆采用了口语教学中常用的角色表演方式,听说结合。李晓寒老师的写作课,立意高远,站在文学素养的高度,指点学生,寄予期望,为学生打开了文学的空间。
  本周的教改公开课,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启示,需要我们深思: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在哪里需要“动”?怎么“动”?“动”到什么程度?怎样保证尽可能多的学生“动起来”? 学生的“动”是实在的吗?怎样检测?怎样引导?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