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师两课”教改公开课系列报道之十九:第十二周教改公开课评议与综述

  2017年5月3日-5月5日,三个教学单位七位教师分别上了教改公开课。课后,教研室、评委小组对教改课进行了公开评议。
  一、教改公开课公开评议
  2017年5月3日(星期三)第2节课,文化艺术系宋燕老师在1502上了教改公开课,教学课题为综合英语课程第一单元Food and Culture口语部分。本次课教学设计较清晰,教学目标具体,充分运用翻转课堂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整个教学过程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层层递进。教师PPT制作精美,充分运用图片、视频、电子相册等信息化教学手段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从餐具、食物、上菜顺序、餐桌礼仪等四个方面引导学生对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展开讨论,环节清晰,过程流畅。教师情绪饱满,肢体语言丰富,创设了恰当的语言氛围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话题。学生表现出较浓厚的兴趣参与讨论,学生参与度高,参与面广,师生互动频繁,课堂气氛活跃。建议:教学组织形式上稍显单一,在话题讨论结束后,教师如果能就讨论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等,不仅能检测学生学习效果,也能对知识进行总结强化,教学效果会更好。

(宋燕老师在15级英语教育专业1班上教改公开课)


  2017年5月4日(星期四)第二节课,商贸旅游系何志文老师在1502教室上了教改公开课,教学课题为《现代推销技术》课程中的“推销捷径”。本次课教学设计清晰,教学目标定位准确,教学中教师以生动的推销案例为载体,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学生通过讨论寻找不同情况的销售切入点,找出推销的技巧,老师结合学生讨论,点评总结知识要点,用形象的语言“发现伤口—撕开伤口—在伤口上撒盐—给伤口涂药”揭示推销的实质。整个教学过程层次清楚,结构完整。建议:课前将案例提前发放给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课中将问题汇总分类再讨论,老师进行分类点评总结,能力目标的达成会更好。

(何志文老师在16级市场营销专业2班上教改公开课)

  2017年5月4日(星期四)第三节课,工程技术系张新梁老师在1502为15建装班上了教改公开课,教学课题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中的 “基础工程施工索赔报告的审核与处理”。本次课教学目标基本明确,教学过程设计清晰,教学重难点有把控。教师采用了项目教学法,以学院实际发生的工程案例为项目,项目任务切合课程实际,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做中学、学中做”的职教理念。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一定的职场体验,在索赔报告的审核与处理过程中,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全方位感受了索赔过程,对甲方乙方监理方有了感性认识。建议:1、在点评和小结环节加强理论的提升和行业规范的概括;?2,对现实中发生索赔纠纷的情况作一定的说明,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职场实际。

(张新梁老师在15级建筑工程技术班上教改公开课)

  2017年5月5日(星期五)第2节课,文化艺术系杨超老师在1502上了教改公开课,教学课题为《哲学与人生》课程中的《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课题。本次课教学设计清晰,教师准备充分,教师结合中职学生特点,理论联系实际,充分运用于学生熟悉或与之密切相关的素材和案例引导学生就哲学上的矛盾观点和人生动力等展开分析、讨论,并运用所学内容解决实际问题。整个教学过程紧凑流畅,课堂中反复出现师生间的亲切交谈、朋友式的询问、既有为班上同学最近的进步点赞、又有师生共同为某同学的困惑出主意等等画面在我们评委的脑海中久久挥之不去。杨老师非常熟悉班上同学,能迅速叫出每个学生的名字,深入把握了学生的思想动态,学生的个性签名是什么?最近忙什么?遇上了什么疑惑事,杨老师都十分清楚,并总能及时递上正能量。一个德育工作者,能走进学生心里深处去,与学生建立起纯朴、极为融洽的师生关系,将德育教育落到实处,成为学生信赖的良师益友,殊为不易,教书的根本目的是育人,杨老师这堂课是对德育课教改的很好诠释,也是我们学院德育教师的学习榜样。建议:如果素材的选择少而精,在素材和案例分析上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做,教学效果会更好。

(杨超老师在中职部15级学前教育专业2班上教改公开课)


  2017年5月5日(星期五)第3节课,工程技术系刘青蓝老师在1502上了教改公开课,课题为《建筑装饰设计》课程的“小户型装饰设计”。学生分四个小队,课前根据户型情况和客户需求分别完成了方案设计。本次课需要对各小队方案进行陈述、点评和选择。刘老师创设了一个客户需要装饰设计的工作情境,以引出任务、激发兴趣;向学生提供优秀设计方案,直观感知居室户型装饰设计上的要求;通过小队学生对设计方案的陈述、小队间的互评、教师的点评,明确方案设计中的亮点与不足,以便于课后进一步修改完善。教学的环节比较清楚,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突出体现了做中学、学中做的职教理念。建议在以下方面作改进:1.在教学设计的文本方面,三个领域目标的分类和表述存在不准确的地方,需要改进。2.教师在点评、总结时要把一些理论性的东西渗透进去,同时要求学生在评价中使用一定的理论术语,以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3.在运用情境教学法时,不必太强调形式。这节课不是新授课,学生的角色表演显得不那么必要,又占去了一定时间。4.对学生方案的评价,可以引进行业专家的评价。

(刘青蓝老师在15级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1班上教改公开课)

  2017年5月5日(星期五)第5节课,文化艺术系罗学明老师在1502教室上了一堂教改公开课,教学课题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的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罗学明老师本次教改公开课有以下几点值得肯定:1、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成教学目标。所选案例、视频和选取的材料围绕主题,依次展开,层层推进,学生讨论,教师引导讲解,学生真正了解了我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内涵。2、教学环节清晰。从大的方面讲,课前、课中、课后均认真设计,课前教师学生有明确任务,新课环节导入、教学情境设置、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归纳总结,课后拓展,这些设计均很好,起到较好的效果。3、教者在这堂课上表现出较强的分析讲解能力给人留下较深印象。建议:教师在师生互动中可以采用更丰富的组织形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

(罗学明老师在15级多媒体广告班上教改公开课)

  5月5日第6节,工程技术系段伟老师在教二楼屋顶上了教改公开课,教学课题为《建筑构造》课程中的“屋面排水与防水结构”。这是一堂现场教学课,通过我院教二楼屋面已经出现的排水防水问题,现场布置任务,分小组让学生找出问题,并做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此堂课别开生面,让人耳目一新,较贴切地实现了过程化、项目化、任务化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明确,过程安排合理。另外,值得说明的是,段伟老师通过院内实践锻炼,教学上有明显进步,值得表扬。建议:1、教师在点评和小结的环节上还须深入和细透,如何在学生实践中进行理论的渗入和提升方面还需加强;2、在语言表达、概括等方面着力进一步提升教师修为。

(段伟老师在16级工程测量技术班上教改公开课)

  二、十二周教改公开课综述
  本周的教改公开课涉及到三类课程。三个教学单位七位教师均能遵循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结合自身课程和学生特点,以学生为主体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本周的德育课教改和项目化教学收到了一定效果,激起了一层美丽的浪花。
  1.本周最值得一提的是杨超老师的课。作为一名德育工作者,杨老师在教学中不仅教书,更注重育人,他走进学生内心,与学生建立了纯朴、极为融洽的师生关系,成为学生信赖的良师益友,在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在深入把握学生思想动态的基础上,在课堂中与学生亲切交谈、朋友式询问,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并及时传递正能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将德育教育落到实处。杨老师这堂课是对德育课教改的很好诠释,也是我们学院德育教师的学习榜样,很值得借鉴。
  2.本周教改课的一大特点是教师们在载体的选择上各显身手,或任务、或案例、或情境,丰富多元,对教学目标的达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工科段伟、张新梁和刘青兰三位教师均采用了项目化教学法,以工作任务为载体,引导学生在工作过程中学习。段伟老师较之以往的教学,进步明显,其采用现场教学,带领学生到达我院教二楼屋顶现场布置任务——就屋面已经出现的排水防水问题设计解决方案,引导学生在工作过程中学习,别开生面,让人耳目一新,较贴切地实现了过程化、项目化、任务化的教学理念。文科杨超、宋燕、罗学明、何志文等四位教师则充分引入案例或情境为载体,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重点目标的有效达成。
  3.随着教改活动的不断深化,教师们都纷纷践行“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做中学,学中做,教学做合一”的职教理念,教师灌输减少,学生活动增多,师生互动在增加,学生主体地位逐步呈现。但同时,我们还应进一步思考:作为教师如何在学生活动中“导”?如何站在理论的高度上对学生活动分析点评?如何将理论知识自然渗透于学生活动中?如何将能力训练落到实处?毕竟,只有教师的主导价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得以充分体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