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建工作> 班子建设

高校如何抓好精准扶贫工作 王元珑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6年05月24日 浏览次数:次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四川省优秀干部人才递进培养计划第六期培训班高校及科研院所管理人员班王元珑(bob体育投注官网下载 党委书记 教授 )


  推进精准扶贫是党中央、国务院确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当前各级党委政府和部门面临的一项紧迫的政治任务。“治贫先治愚,扶贫必扶智”,高校作为智力的“孵化器”和知识的“播种机”,抓好精准扶贫不仅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基本要求,更是彰显行业优势的根本所在和履行服务社会职能的重要体现。
  一、深刻认识精准扶贫的重要意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精准扶贫理论体系,为欠发达地区推进扶贫攻坚、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重要遵循。与以往粗放式扶贫不同,精准扶贫是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的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
  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省委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坚决有力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全省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底的750万减少到2015年底的380万,贫困发生率从11.5%下降到5.8%,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四川已经由解决温饱问题、巩固温饱成果,进入到加快脱贫致富、向全面小康迈进的历史性阶段。但是,四川仍是全国6个重点扶贫省份之一,贫困程度深,减贫成本高、脱贫难度大的问题依然突出。特别是藏区、彝区等民族地区极端贫困现象依然存在,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基础薄弱,思想观念落后,社会问题交织。再加上重大疾病、自然灾害、缺少资金、缺少技术等因素,致贫返贫问题比较突出,稳定脱贫基础还十分脆弱。这些问题,都对我省打赢脱贫攻坚战带来新的考验。面对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落下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不落下一户一人的艰巨任务,加快转变扶贫方式,实施精准扶贫,增强扶贫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高校如何抓好精准扶贫
  为深入贯彻中央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和省委十届六次、七次全会精神,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集中力量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的要求,中共四川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组织我省75所高校针对全省88个贫困县开展了对口扶贫行动,在行动中,各高校充分发挥和依靠在科学调研、科技教育、知识教化、技能培训等方面的优势,积极探索,因地制宜,实施精准对口扶贫,在改善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帮助“四大片区”贫困县全面提升经济、社会、教育、科技发展水平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下面,结合我校在实施精准扶贫工作中的实际,就高校如何抓好精准扶贫工作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一)以教育扶贫助推精准扶贫
  “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教育在促进扶贫、防止返贫方面具有根本性和可持续的作用。教书育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高校在实施精准扶贫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人才、智力等优势,大力开展教育扶贫,从根本上提高贫困家庭脱贫能力,遏制贫困代际传递。一是要开展教育培训。积极开展贫困地区基层干部和教师队伍的教育培训,提升贫困地区干部队伍素质和教育质量。二是要开展技能培训。积极开展贫困地区农民技能培训和信息服务,向广大受帮扶群众普及和传授农业科技知识,推广农业实用技术,切实提高贫困群众的知识水平和生产技能。三是要开展定向培养。通过自主招生或单独招生定向招收贫困地区学生,并按照国家相关政策进行学费减免和定向资助,建立贫困家庭大学生实名制信息库,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指导和培训,落实高校毕业后服兵役、下基层的优惠政策,鼓励贫困家庭毕业生回乡自主创业,最终达到“一人长期就业、全家稳定脱贫”的目的。
  (二)以科技扶贫助推精准扶贫
  高校作为科学技术与科技人才的聚集地,必须充分利用科研技术,强化科技扶贫在高校扶贫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一是要开展科学研究。结合当地资源特点和优势,针对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环境协调、生态文明建设、社会矛盾问题等开展专题研究,积极开展与贫困地区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科研课题。二是开展成果转化。通过项目合作、联合攻关等方式,促进科技成果有效转化,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新方法。三是开展技术指导。鼓励选派科技扶贫团、科技指导员、科技顾问到贫困地区帮助工作,开展科技人员一对一到户帮扶指导。四是提供决策咨询。充分发挥高校“思想库”和“智囊团”的作用,积极为地方政府发展规划和公共政策制定出谋划策,提供决策咨询服务。五是帮扶产业规划。充分发挥高校特色学科和技术优势,帮助贫困地区做好产业发展规划和转型升级。帮助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帮助对口县引进、打造、推广脱贫致富重点项目。
  (三)以文化扶贫助推精准扶贫
  贫困地区由于基础差、底子薄、交通闭塞,教育事业的发展水平、贫困人口受教育的程度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贫困地区劳动者文化素质较低导致精神上的贫困和思想的迂腐落后,对自身贫困认识不足,“等、靠、要”等错误思想在农村贫困人口中还普遍存在。因此,高校实施精准扶贫,在给予物质帮扶的同时,还应该重视更加注重精神上的扶贫。一是要注重扶“志”,对贫困地区、贫困人口从思想上给予鼓励引导,帮助他们摆脱思想观念上的贫困,充分调动他们找穷源、挖穷根、摘穷帽挖穷根、脱穷帽的强烈愿望和干事创业的热情,努力培养和造就他们敢于直面困难、勇于迎难而上的信念和意志。二是要注重扶“德”,帮助贫困地区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活动,引导群众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破除陋习,着力刹住迷信风、浪费风、赌博风,促使形成文明健康、勤俭节约、遵纪守法、尊老爱幼的良好社会风气。
  (四)积极动员各方力量助推精准扶贫
  高校实施精准扶贫要尽可能建立多种渠道,动员各方力量和资源的有效参与。一方面,要充分发挥高校工会、共青团和各类学生社团组织作用,有序组织志愿者到贫困县开展支教支医支农、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等志愿服务。鼓励应届大学毕业生和在读研究生积极参与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和大学生村官,到对口县从事志愿服务工作,对当地的基础教育、医疗卫生、农业科技和基层社会管理等工作开展帮扶。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在履行社会服务职能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动员企业、行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到精准扶贫当中,实现双向受益、互利共赢。
  最后,高校在实施精准扶贫的过程中,要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学校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对口帮扶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认真落实领导干部驻村帮扶制度;要落实保障措施,安排专门经费和其他必要资源,多方积极协调帮扶资金、争取帮扶项目,对驻村干部、参加对口帮扶的人员,给予政策倾斜,确保工作顺利开展;要细化工作方案,科学研究制定精准扶贫工作总方案和具体项目实施方案,明确帮扶内容、途径方式、时间进度和实现目标等,形成检查督查机制,确保精准扶贫有效有序开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