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资讯> 师生风采

BOB体育综合平台软件 |马建英:无限情怀在地头

来源:宣传统战部 作者:宣传统战部 发布时间:2019年04月18日 浏览次数:次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天刚蒙蒙亮,几位“农民”便前往果园开始一天的“劳作”。这个“劳作”不同于寻常,他们一边仔细观察葡萄长势,一边听身边的专家摆弄枝条时的眉山话讲解,经过翻译转换为英语词汇,理论、经验和技术持续推送到这些“农民”耳中,果园俨然成为一处课堂。
  这个“田间课堂”,老师是学校农业技术系教师马建英,学生则是来自尼泊尔农林大学的研修生。这一天,他们来到学校校外实训基地——四川果怡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用实践的方式上了一次盆地葡萄种植技术课程,学生们印象深刻。
  尽管学生和以往不同,但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马建英已经沿用了三十多年。“把知识教给学生,把论文写在土地上”是他的信念。在田间地头,他培养了一群优秀农业专业学生,主持打造了一系列水果改良典型,引领了柑橘等水果栽培方向;在田间地头,他积极为政府提供技术咨询,用各项事实佐证和创新理论方法,助力地方农业产业发展。
  “马老师很‘接地气’。”马建英的同事说,他的“接地气”体现在“三熟”:一年到头心里有学生,对学生学业熟;一年到头在田间地里,对农业生产熟;一年到头在农民家里,对农民需求熟。
  课堂上,马建英用耐心细致体现教学情怀。上课时遇到有同学提出不同的观点,马建英从不直接否定,反而会表扬学生并与其共同探讨,得出结论后耐心为学生解释,引导学生对专业产生兴趣。他说,“教学不是灌输知识,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习不能死读书,要勤于思考,勇于实践,敢于创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马建英的课堂因盛产兴趣而备受欢迎。
  “很喜欢上马老师的课。”马建英的学生马华说,马老师的课离不开田间地头,哪怕在窗明几净的教室中,他都像在地头种植一般,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变换教授方式,“因地制宜”把理论与实践恰当结合,便于不同学生理解。为上好这样的课程,马建英会结合当下种植时节,提前准备好适合的案例,把案例分析穿插于教学中,充分与学生互动。
  课堂外,马建英用忙碌服务体现为民情怀。人们经常能看到马建英在田间地头忙碌。他要么是带领着课题组在田间考察果树的生长状况,制定果树管理对策;要么是为农民讲课,现场指导农民科学管理果树。马建英常说:“在地头就要对农民负责。”
  三十载弦歌不辍,马建英奔走于各地的田间地头,累计培训农民20多万人次,成为许多农民的良师益友。“种什么?得问马老师!”“怎么种?得问马老师!”“不要慌,先问问马老师!”这样的对话,在许多农民中交口相传。
  凭借多年的积累,马建英在田间地头耕耘出累累成果:2016年,马建英选育“红绵蜜柚”通过四川省新品种审定;所带团队的《柚优良砧木和新品种选育及其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发应用》项目荣获2018年度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负责指导的蜜柚、柑橘产业在眉山早已成为以亿元为计算单位的乡村振兴兴旺产业。
  面对取得的优异成绩,马建英很淡然:“我只不过几十年坚持做了一件喜欢的事情而已。”

尼泊尔研修生在马建英的“田间课堂”快乐学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