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四川青神:传承千年竹编文化 做强绿色竹编产业

人民网成都10月8日电(王军)从青神县城出来,沿着竹艺大道一路前行,两旁丛丛翠竹密密匝匝,竹型路灯上大红灯笼高高悬挂,工人们正忙着修整绿化带,一场盛事即将到来。
  10月11日-13日,青神县这座仅有20万人口的西南边缘小县将迎来第九届中国竹文化节,对于青神,这是一次对外展示自身千余年竹文化、促进竹产业发展的重要机会。


  竹艺大道大红灯笼高高悬挂,青神正迎接第九届中国竹文化节的到来。(王军 摄)


  “我们将举全县之力,集全县之智,办一流竹文化节。”为了迎接这场我国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影响最广的国家级、国际性竹事盛会,青神县建成了国际竹艺城和国际竹编艺术博物馆,完善了市政基础设施及旅游配套设施。
  青神,这一岷江之畔的“中国特色竹乡”即将揭开自己的神秘面纱!


青神竹编艺甲天下
  浓缩中国竹编艺术之精华


  竹,枝杆挺拔修长,四季青翠,傲雪凌霜,与梅、兰、菊并称为“四君子”,与梅、松并称为“岁寒三友”,古今文人墨客,嗜竹咏竹者众多。苏东坡曾有诗词:“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学者考究,苏东坡之言与其生活、求学之地不无关系。苏东坡是北宋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求学之地正是今眉山市辖青神县,据传苏东坡在中岩书院就读时,用竹扇驱蚊纳凉。苏东坡与才女王弗在中岩相恋,东坡在中岩山上读书,常被山上的蚊子叮咬,王弗见后十分痛心,于是回家请篾匠教她编了一把很精美的宫扇送给东坡,一把宫扇成为两人的“定情物”。可见竹编在当时就已很流行,且被定以其他含义。
  在青神,竹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蚕丛氏的故乡》有记载:古蜀王蚕丛氏“着青衣教民农桑,民皆神之”。早在5000多年前,先民们就活动在青神,那时,他们便开始用竹编簸箕养蚕、编竹器用于生活。
  上下五千年,竹编文化却是一脉相承。青神置县已1400余年,如今,青神竹编已经发展成为集艺术性、观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的平面竹编、立体竹编、竹编套绘三大类3000种的庞大产品体系,形成了集平面竹编、立体竹编、瓷胎竹编、混合竹编为一体品种齐备的业态。
  在中国竹艺城的竹编博物馆里,用薄如蝉翼、细如发丝的竹丝编出的《清明上河图》、《中国百帝图》、《长城图》等平面竹编艺术珍品堪称一绝,馆内获得国际竹藤组织举办的竹产业博览会金奖、 “全国林业博览会金奖”、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四川省工艺美术精品展金奖的珍品不胜枚举。青神竹编走进了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
  在业界有一种说法:“青神竹编艺甲天下”,业界盛赞青神竹编浓缩中国竹编艺术之精华。
  青神竹编与蜀绣齐名,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竹编不只是乡土产品
  传承人要让竹编进千家万户


  近日,在国际竹艺城里,一群特殊的学员正在青神竹编传承人陈嵩的指导下,学习制作竹家具,他们是来自非洲大陆的19名加纳学员,在青神进行了一个多月的竹编和竹家具技术培训后,他们将在第九届中国竹文化节期间获得结业证书。
  作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青神竹编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专家称为,“竹编史上的奇迹,艺术中的艺术”。青神县被国际竹藤组织命名为“国际竹手工艺培训基地”,国际竹艺城自2001年开办第一期国际培训班以来,已先后培训卢旺达、埃塞俄比亚、泰国、老挝等国的200多名学员。


  张德明竹编作品。(王军 摄)


  青神竹编声名远传海外。世界顶级品牌爱马仕就曾慕名青神竹编,他们找到国家级非遗青神竹编传承人之一张德明。张德明经过整整三年的反复打样,成功将细如发的竹丝套在温润微光的白瓷上,获得爱马仕的高度认可,双方达成长期合作。
  与爱马仕合作后,张德明创建了自己的竹编品牌“竹福”。
  “这样我可以按自己的想法来创造作品。”63岁的张德明接触竹编已近50年,数十年人生中,他当过音乐教师,任过职校校长,人生数度转折后又回到竹编事业之中。
  从最初学做传统的竹背篼、竹扇子谋生到后来首创双线交叉走丝竹丝扣器皿的新编法,引领行业发展方向,张德明一直专注提高竹编技艺,让竹编更上档次。然而年过花甲,面对青神竹编国外吃香,国内市场大有可寻的现状,张德明有了新的想法。


  加纳学员学习青神竹编。(王军 摄)


  “青神竹编除了培养竹编人才,技艺创新,还需要专业的团队营销,让产品更加贴近生活,走进千家万户。”同时,张德明认为,青神竹编界要相互协作,抱团发展,培育出青神竹编品牌,走向世界。
  如今,第九届中国竹文化节举办在即,青神竹编或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我希望借此机会能让竹编产品也在国内流行起来。”一位在竹艺街从事竹制家具生意的老板充满期待。


竹编产业成特色经济支撑
  青神探索出现代绿色发展之路


  “我这里都是大学生竹艺创意产品,传统与现代相结合。”9月28日,青神县南城镇兰沟村竹艺街,众创竹艺门店老板兰波忙着招呼进店的客人,店内的竹产品时尚且不失实用性。兰波告诉记者,“门店生意少一点,我还在做网店。”
  兰波的网店是聘人打理,办公地就在门店后面的院子里。线上线下结合销售的模式在兰沟村很常见,作为“中国竹编第一村”,兰沟村的700余户居民“吃的”就是竹经济。
  45岁的陈建华是兰沟村有名的篾匠,凭借竹编技艺,他每月能从竹编作坊里挣到6000-7000元。在2.8平方公里的兰沟村有大大小小46家竹编工厂和作坊,都是本地人投资修建,聘的都是附近的村民。
  作为青神竹编工厂和作坊集中区域,兰沟村已形成竹产业创新创业孵化园和观光工厂一条线。按照规划,该村以竹编文化为核心,打造出了集文化体验、休闲养生、产业聚集、教育科研为一体的国际竹编文化产业园。
  青神产竹,先民就地取材,造就竹编艺术精美绝仑。青神境内遍布慈竹、斑竹等几十种竹子,竹基地面积达18.5万亩,青神依托这一天然资源,将竹编做成特色产业,成了青神的经济支撑,探索出了一条现代绿色发展之路。
  据了解,早在2012年,青神竹编产业就被四川省人民政府确定为全省“五大特色”农业产业之一,眉山实施“双百”工程,推动竹编产业全域发展,提出在“十三五”时期将竹编产业打造成带动百万人就业、产值过百亿的“双百”产业工程。
  青神县把竹产业的发展作为全县三大工作重点之一,作为富民产业,作为对外提升青神形象的产业来抓。
  据青神县林业局局长王盛祥介绍,青神竹产业总产值16亿元,从业人数5万人,竹编产品打入海内外市场,直接销售收入突破2.6亿元,带动农民增收1.8亿元。
  如今,依托竹资源,围绕竹编产业,青神全力打造竹编产业园区,推动文化旅游发展,建设“竹海、竹艺、竹城”,已初步形成现代竹编产业体系。

Baidu
map